落实改革部署 推动宁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宁电入湘”±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宁换流站建设现场。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大问题的深邃思考和战略谋划,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上来,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改革部署,紧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解放思想、精耕细作、团结奋斗、真抓实干,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加强经济分析和政策研究
结合发展实际,制定企业所急、民生所盼、发展所需的政策举措,进一步释放政策效能,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强化政策预研储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将结合经济运行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适时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举措。加大既定政策的落实力度,推进落实好即将出台的新政策新举措,力争实现平稳开局。做深做实经济分析研究。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做好分析研判,把握边际变化,掌握趋势走向。密切关注国内外潜在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分析研判,提出意见建议,供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同时,扎实做好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有效引导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谋划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推动政策直达快享、精准发力、叠加显效。健全各类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举措,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活力。
全方位扩大内需
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的增长“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加快推动“两重”建设。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组合拳,把“软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与“硬投资”项目一体谋划、同步推进。紧盯国家“两重”支持最新动向,建立“近期可实施、长期有储备、定期可滚动”的“两重”项目库,争取更多资金支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聚焦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建设资金投向导向,接续增补区市县三级项目库、重大项目库、“千百十”亿级项目库,重点推进平煤神马集团尼龙全产业链项目、“宁湘直流”配套新能源基地项目、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绿电园区项目等“千百十”亿级项目建设。加力做好“两新”工作。支持企业更新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设备,推动存量设备应换尽换;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将支持范围扩大到5G手机等数码产品,提高家装领域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强化项目和资金全链条管理,持续开展项目日常调度、现场督导和监督检查。
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落实落地
紧盯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安排的改革任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突出抓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自觉站位全国大局,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扎实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全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排查归集违背市场准入清单案例,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建立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工作机制,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恶性竞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落实好招引政策和重大项目提级报备机制,积极探索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营商环境招商等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加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深入实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落细“十项机制”,开展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前期工作,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减少入企检查频次,杜绝随意检查。引导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对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给予贴息补助。
扎实做好扩大高水平开放
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结合,对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高水平内陆开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平台支撑。办好中阿博览会、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西部数谷算力产业大会等重大活动,落地实施一批经贸合作务实成果,增强综合保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开放载体功能。强化通道建设。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铁路建设“三年计划”进度,做好银川河东国际机场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增开加密更多客货运航线航班,支持物流企业开展国际公路运输,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强化外贸外资。深入实施外资三年外贸五年倍增计划,深化与中亚、西亚及阿拉伯国家等的经贸合作,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精准对接全球消费者需求。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和特色产品出口,推动文化旅游等服务贸易发展,支持新兴数字服务贸易发展。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向数而融、向高而攀、向新而进,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发挥科技创新引领效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氢能、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集群。加强煤制油二代、储能材料、新型电力等关键技术攻关。积极布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及关键材料项目,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链式发展、集群发展。发挥产业集群倍增效应。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新型能源体系,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耦合协同发展。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聚焦煤基、碳基、硅基等重点产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持续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培育一批“千百十”亿级产业、园区、企业,打造全国重要产业基地。发挥重大产业带动效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风电光伏跃升发展。全力推动煤制烯烃新材料、煤制油产业链延伸示范等重大产业项目立项和建设。加快算力设施、数据要素、数字技术深度应用,推动“点线面网”同步发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做好重点关键产业备份项目谋划、申报等工作,强化政策、要素支撑和配套,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促产,推动城乡在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相互衔接、协调互补。优化协同发展机制。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乡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带动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发展空间布局。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等提升行动,推动工农城乡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要素流动、基础保障等方面协同共进。以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市体检与更新。优化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城镇供水、污水、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巩固衔接工作,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城乡融合项目,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
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持续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形成增长极带动、全域联动、竞相赶超的区域共兴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着眼强化中心城市引领,支持银川“强首府”战略实施,加快推进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形成紧密衔接、互为支撑的分工合作系统。支持固原市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以产业引领、做强县城、振兴乡村等为着力点,培育一批工业强县、特色农业县、生态旅游县。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补齐县城功能短板,做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县域统筹,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乡村作用。推动区内外交流合作。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黄河“几字弯”城市群务实合作,抓好与福建、上海、新疆、甘肃、陕西等省(市、区)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和签约成果落实,推动闽宁协作向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开展跨省区能源等产业合作。
责任编辑:李妍